本篇文章4105字,读完约10分钟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其基础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以及数学等相关学科。然而,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与高职院校倡导的“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差距。
管理学基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经济学类教育中规划的14门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肩负着为学生打下管理知识基础的重任。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围绕现实工作需求,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而采用“技能+案例+培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旨在通过提炼决策管理、目标管理、团队管理、时间管理、执行力管理等关键管理技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并应用这些技巧。通过系统的教学与学习,学生将对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他们不仅能够理解管理的本质和目的,还能够掌握一系列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初步具备处理常见管理问题的能力,如团队协作、项目推进、资源调配等。此外,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管理技巧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无论是校园内的社团活动,还是校外的实习经历,都是学生们锻炼和提升管理能力的绝佳机会。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学生们将逐渐成长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系统设计
突出专业服务方向。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生群体广泛,他们来自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背景多元且各具特色。这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很可能会涉足不同行业,承担各式各样的工作职责,从企业管理到项目管理,从市场分析到战略规划,无一不涵盖。鉴于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和未来职业路径的不确定性,管理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兼顾共性与个性。共性在于,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这是他们未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可或缺的基石。而个性则体现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适时调整,以更好地对接其专业领域内的特定管理岗位需求。为此,课程开发者需深入了解各专业特点及其对应的行业趋势,确保教学内容既包含普遍适用的管理知识,又融入各专业特有的理论和实践元素。
彰显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学基础课程应秉持“实践应用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实战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模拟管理场景、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成长。同时,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系列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技巧,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敬业精神的培养也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鼓励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每一次实践机会,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深刻理解管理工作的艰辛与价值。同时,注重对学生整体专业素养的培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设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流程。管理学基础课程在设计时,必须深刻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确保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能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学习与操作相互融合的特点。在理论讲授环节,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案例、贴近现实的管理情境,将抽象的管理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具体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就感受到管理知识的实践价值。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管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实践学习环节,更应注重“学”与“做”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管理技能,解决具体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建设中,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旨在构建一个既符合学术要求又贴近实战需求的教学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注重授课老师的实践经验。一方面,邀请具有企业经营背景或企业兼职经历的老师授课,他们能够将丰富的实战经验融入理论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实用。另一方面,鼓励老师从他人的实践中提炼案例,这些案例往往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例如,选取一些成功或失败的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管理策略、决策过程及结果,从而深入理解管理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管理知识,还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造管理学基础课程开放性“工学结合”平台。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企业携手打造一个开放的、高度融合的“工学结合”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还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企业、了解真实工作环境的宝贵机会。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高度契合。同时,企业也能从我们的教学中获益,获得具有创新思维和实战能力的人才支持。在实习条件的创造上,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和丰富的实践机会。这些实习岗位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实现了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偏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许多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管理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实际管理问题时,却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因此,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明确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管理人才,而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课程的内容方面,需要加入更多的实践性训练。这些训练可以包括模拟企业管理决策、案例分析、团队协作项目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教学方式方面,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管理知识。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改革教学内容。教材改革是推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实现的关键一环。为了确保教材内容既科学严谨又富有启发性,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并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必须在多个维度上进行设计和优化。首先,实用性是教材改革的基础。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应聚焦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层次性是提升教材质量的关键。通过精心编排理论教科书,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还要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再者,综合性是教材不可或缺的属性。除了技术性知识外,教材还应涵盖非技术性的专业品质培养,如合作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这些品质对于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成功至关重要。最后,要高度重视学校教材的编制工作,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号召,以“学为本”为核心,不断优化和完善教材内容,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要想在实质上提升教师课堂实践教学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首先,培养教师的终生学习意识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积累和研究管理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同样重要。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为此,应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进行实习和调研,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运营,增加他们的工作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开展“传帮带”活动,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迅速积累经验,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为能够满足实践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考虑聘用一批具备较高层次实际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让他们担任实训基地的导师和领导,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通过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具体的教学实例,供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明确案例的具体内容,包括案例的事实材料、需要思考的问题、案例的背景资料以及一些困难的提示。将这些信息全面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案例,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鼓励学生在个案研究中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线索,鼓励他们直接向老师提问,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组织好个案研讨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个案研讨的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并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推动案例研讨的深入进行。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工学结合体系设计必须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流程,积极建立开放式的“工学结合”教学平台。在课程设置上,要以课程为基础,进行深入细致的课程设计。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以学为本的“工学结合”管理学基础课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伍烨,万欢,张志军)
标题: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地址:http://www.0791new.com//ncsh/3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