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6字,读完约5分钟

政策观察

我们的记者童童

在过去的一周里,两个数字引起了关注。一个是1391,另一个是9.3%。

前者是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8月29日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所作的报告:2013年至2016年,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下降到4335万,年均下降1391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5%。

根据教育部的初步统计,2017年,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10万名学生参加了三个特别方案,比2016年增加了8,500名学生,即9.3%。2017年,国家特殊计划招收了来自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南疆四州的近6.4万名学生,比2016年增加3400人,增长5.6%;地方专项计划招收了各省(区、市)近2.7万名农村学生,比2016年增加3700人,增幅16.2%;高等学校专项计划在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招收了9500名县以下优秀农村学生,比2016年增加1380人,增长17.1%。

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在于实现帮助穷人的目标。众所周知,我国提出,到2020年,要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要脱帽致敬。显然,实现这个目标似乎比减少数量要困难得多。毕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明确各级的实施责任,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否则,一旦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到来,贫困还没有完全消除,就必然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俗话说,没有贫困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

近年来,扶贫领域不间断的政策部署不断加深了这种认识。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要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消除贫困“攻坚战”目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总体目标;随后,2016年10月,出台了《扶贫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中国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套各自职责的责任认定制度;最后,在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了“第13个五年扶贫计划”,为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最后一场艰苦战斗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的扶贫政策体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显然,在这样的扶贫政策体系下,贫困人口不仅要摆脱温饱不足的困境,还要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和住房需求,从而彻底消除贫困。这意味着促进公共服务对贫困地区非常重要,实现消除贫困的艰苦奋斗目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在当前标准下到2020年摆脱贫困,是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根据最新统计,到2020年完成这项任务并不难,以每年1391万人的速度消灭剩余的4335万贫困人口。然而,应该指出的是,教育在摆脱贫困方面发挥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单一的贫困人口,而且影响到贫困家庭甚至贫困家庭未来的就业和自力更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我国来说,确保教育摆脱贫困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硬指标。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摆脱贫困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长期追求。

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仍然严重不均衡,东、中、西部差距明显,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为此,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确保所有适龄学生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然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考虑到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招生来源,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资金,支付他们上学的相关费用。

与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不同,教育扶贫更多地由政府承担。大学教育扶贫在中国由来已久,并在不断完善。教育部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奖励、贷款、资助、补贴和减免等多种措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新生入学资助、勤工俭学、困难补助、食品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包括国家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和学费补偿贷款的混合补贴政策体系。

尽管如此,教育部还是公布了改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政策趋势。显然,高等教育扶贫不同于一般教育扶贫。毕竟,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已经大大增加,单靠国家显然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以国家助学贷款的方式减轻贫困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压力,以助学金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已经成为主流。此外,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以奖金和高校助学金的形式回馈社会也是资助方式之一。

但无论如何,就像采取一切可能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公平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一样,扶贫也需要深入实施不同领域的扶贫政策,充分利用每一笔扶贫资金,确保对人的投资,从而确保所有贫困人口都能逐步摆脱贫困。

当然,摆脱贫困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转型调整的新经济常态背景下。从中国扶贫的阶段性成果来看,尚未实现扶贫的任务领域注定是硬骨头。对于我国来说,在明确有效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必须保证任务部署的高效实施和落实,避免政策而非对策的出现,特别是要找到一种在当前背景下促进扶贫工作实施的工作方法。毕竟,只有通过确保扶贫政策的持续努力,我们才能加快实现我们的扶贫目标。

标题:政策持续发力 扶贫承诺加速兑现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