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8字,读完约5分钟
规范人工繁殖,保护野生种群
——蒋志刚解读新发布的《国家人工养殖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6月2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国家人工养殖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为进一步了解《名录》的背景、过程、标准及相关要求,记者采访了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
记者:您已经经历了制定指南的过程。你为什么要发布这样的目录?
蒋志刚:中国人工饲养野生动物历史悠久,尤其是近30年来。许多物种不仅已经成熟稳定,而且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对缓解农田资源保护的压力,兼顾社会经济文化的合理需求,带动部分地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以前的法律法规,没有监管措施来区别对待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和来自野生来源的野生动物。在全社会广泛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情况下,野生动物的饲养和利用活动往往会招致社会的误解和抵制,经营单位在独立经营其野生动物产品时往往会面临各种障碍,经营活动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为此,社会各界代表纷纷呼吁从法律层面上实施不同于用成熟的人工繁育技术保护野生动物野生资源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环境保护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非常重视上述情况。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过程中,开展了大量调查,并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特别规定,该修正案草案于2016年7月2日在NPC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获得审议通过。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8条规定,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经科学论证后制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可以根据省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核定的人工繁育许可数量直接获得专用标志,并出售和使用专用标志,确保可追溯性。
根据上述规定,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国家林业局开始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名录》,并提出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熟稳定的人工繁育技术标准草案。2016年10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对标准草案的意见,邀请各单位参照标准草案,提出或推荐列入名录的物种。在总结各单位反馈意见和推荐物种清单后,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底组织了专项科学论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名录》的制定标准,按照标准对各单位提名推荐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进行了逐一筛选和评价,形成了《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名录(第一批)》推荐稿。
记者:目录是根据什么标准制定的,具体包括哪些野生动物?
蒋志刚:在全社会更加重视野生动物的饲养和利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要想赢得《目录》的广泛认同,关键是要确保《目录》的制定标准具有说服力,符合事实,体现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督”的原则。按照这一思路,经过专家研究论证,列入《名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明确要求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野生动物物种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流程或人工繁育技术标准;第二,人工繁殖活动的种源是第二代及以后的个体,没有必要从野外获得种源(为特定目的如改良人工种群除外);第三,人工繁殖种群的规模能够满足该物种及其产品相关合法用途的合理需求;第四,相关的繁殖活动有利于减轻保护野生种群的压力。
根据上述标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经过逐一筛选和评价,共鉴定出9种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梅花鹿、马鹿、虎蛙等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从国外引进并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的鸵鸟、瑞亚、大东(600327)龟、尼罗河鳄鱼、海湾鳄鱼、暹罗鳄等6种陆生野生动物
记者:目录的建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有什么影响?
蒋志刚:目录中所列的物种在中国广泛人工繁殖,具有悠久的繁殖和利用历史。公众普遍接受了这些野生动物的各种利用方法。该书出版后,将在满足社会合理需求、减轻野生种群保护压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这些人工养殖品种的销售和利用仍需申请行政许可,时效性较低。《目录》公布后,从业人员可以根据省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核定的人工养殖许可证数量直接获得专用标志,并销售和使用专用标志,简化了管理程序,提高了操作的及时性。此外,由于法律规定了强制装载特殊标志的要求,还可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防止非法野生动物产品流入合法渠道。
记者:中国人工饲养的成熟野生动物只有9种吗?这次出版的目录标明“第一批”。新的野生动物将来会被列入名录吗?
蒋志刚:本次发布的名录仅包括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从境外引进的陆生野生动物,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许多其他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都有成熟稳定的人工繁殖技术,但它们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范畴,因此不需要列入名录。今后,随着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符合选择标准。相信相关部门也会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根据相关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和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性和稳定性,组织科学论证,并适时纳入《名录》管理。(记者王伟)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林业局:规范人工繁育 保护野外种群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