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经济形态的崛起,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经历了深刻变革。数据被誉为“新石油”,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经历转型与升级,数字营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趋势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市场参与和推广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开辟了便捷且成本低廉的营销渠道。通过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企业能够实现精准营销。在大数据的推动下,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等创新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然而,具备数字营销技能的专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因此,培养具备市场营销技能的实用型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商科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数字化培养特征
教学资源丰富化。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不断深入推动下,面向市场需求的新商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数字化培养环境经历着创新与提升。这些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市场营销领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得传统的培养模式得以重塑。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最新的商业理论、营销策略以及数据分析技巧,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与移动应用来实时掌握市场动向与消费需求,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此外,借助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学生还可以模拟出各种商业情景,进行实战演练,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这样的数字化培养环境,无疑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商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学素养数字化。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新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素质已成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教育重心逐渐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教”与“学”之间的深度交互转变,这一转变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根本性革新。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平面”知识传授,而是向“三维”知识系统发展,注重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关联性,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同时,教育理念也从注重“应试”的“趋同”思维,转变为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和“决策”能力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和学生需要掌握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的技能,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与提升自己,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
教学场景智慧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之下,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学习分析系统、适应性学习系统以及AI助教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广泛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深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过程,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的单向互动模式,演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进一步进化为“师-机-生”的三元互动模式。这一转变使得教学情景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资源的适配更加精准,教学过程的调整更加灵活。在此先进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开始更加注重“强能力”的培养。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逐步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评价多元化。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新商科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精准定位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应用性知识的深入探索与高效教授。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从“教”到“导”的根本转变,鼓励教师采取“以人为本”的研究态度和“课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深入企业和市场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准确把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实际需求,同时,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成为既精通技术又熟悉产业、市场、金融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在教学评估方面,要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转而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素养的全面性。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科学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基于知识与数据的智能教学监控系统,并据此设计灵活、开放、可扩展的数字化学习成果互认机制,最终,形成一套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全量化、智能化教学评估系统,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数字化培养策略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新商科教育在于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相连,市场营销专业应积极融入区域数字化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以“专业优势”精准对接“区域需求”,实现教育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基于OBE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应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市场营销专业需与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学、数据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共同打造一个跨学科、多样化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精准营销,如何洞悉消费者心理,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他们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营销视野和目标,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人才,为区域数字化经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教育目标必须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紧密契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严谨而细致地制定出一套与新质生产力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高校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这些改革应基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充分考虑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关键要素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在课程体系优化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引入新技术和行业的前沿课程,特别是那些与新质生产力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例如,可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融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此外,还可以增设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课程,如研究哲学、质性分析、实验设计和大数据模型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数字资源集成。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着重强调多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在新商科应用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勇于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知识壁垒,积极推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可以依托联盟、虚拟教研室等先进的数字平台,通过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构建一套基于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图谱。这一图谱将清晰展现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向。同时,我们还需要紧密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开发一系列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资源。这些微课将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精心设计,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基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数字教材,以及基于教学活动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最终,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高层次数字教学资源系统。该系统将有力支撑新商科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造数智化师资队伍。在新商科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不仅需要掌握最新的知识技能,还需具备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同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他们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质,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重视跨学科性的引入,积极吸纳企业专职管理者、业界知名学者等具有实战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为师生带来前沿的行业视角和实践经验。其次,要扩大沟通的新方式,通过数字社交、数字技能提升、数字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还能提升他们的网络沟通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此外,还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定期举办数字化技能培训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学习。通过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跨领域、跨文化教育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时代,随着ChatGPT与文生视频大模型技术的推出,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市场营销专业作为新商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多种包容性、高效的数字教育方法,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深刻反思与革新。不仅要重新审视教育观念与目的,更要对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及考核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改造。智能教师的辅助能力应得到充分发挥,结合科技赋能的个性化、情境化、人机协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终端上实现强交互、沉浸式虚拟体验,以及数据驱动的智能辅助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支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无边界的留白式灵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同时,利用产生式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在新商科领域,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商业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字化技能。因此,新商科课程的构建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企业与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理念的革新。同时,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需不断更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教学内容、资源、流程、课堂实践以及评估方式的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些措施,教学方式得以与时俱进,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培养出既具备数字化思维又掌握技术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万欢,张志军,伍烨)
标题: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数字化培养研究
地址:http://www.0791new.com//jcjj/3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