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作者:黄波 来源: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市场的繁荣,社会各界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艺术创作、师资建设、资源整合及评价体系六大关键要素的协同运作,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艺术创造力与舞台表现力得以全方位提升,从而为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实践开拓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舞蹈表演;六位一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市场的繁荣,社会各界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艺术创作、师资建设、资源整合及评价体系六大关键要素的协同运作,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艺术创造力与舞台表现力得以全方位提升,从而为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实践开拓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创新课堂教学:打造夯实基础的核心阵地
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学校应当以“注重专业素质、强调表演实践、鼓励艺术创新、提升艺术素养”为思想指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以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鼓励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学校要对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覆盖理论与实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理论教育应包含舞蹈表演的历史、文化和基本理论,实践教育则需要涵盖传统舞蹈、现代舞蹈、民族舞蹈等各种舞蹈类型的基础。同时,还要重视舞台表演技巧、舞蹈编导和舞蹈音乐理解等相关附属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此,学校可以提供一些舞蹈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不仅要注重舞蹈基本功训练和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对不同舞种风格特点进行深度解析与亲身示范。例如,在教授民族舞蹈时,教师可通过身着民族服饰,播放民族特色音乐,创设相应情境,讲述民族舞蹈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习俗;在教授现代舞蹈时,教师可以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让各小组围绕给定的主题开展舞蹈动作创编、音乐选择与剪辑、表演编排等工作,协作完成舞蹈作品创作与表演任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拓展实践活动:锤炼表演技艺的实践舞台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表演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在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表演能力的桥梁。为了进一步增强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校际、校团合作优势,将舞蹈表演专业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锻炼及实践的机会。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践平台的多元化建设。例如,积极开展舞蹈工作坊、舞蹈社团活动月及校园舞蹈创作大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舞蹈工作坊可邀请专业舞者或优秀教师进行集中授课,让学生体验多样化的舞蹈风格与动作技巧;在舞蹈社团活动月期间搭建表演舞台,舞蹈表演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丰富校园舞蹈文化生态;以校园舞蹈创作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独立创作舞蹈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挖掘并培养校园内的舞蹈创作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外实践渠道的全方位扩展。例如,学校要加强与旅游景区、社区文化中心等的协同合作。学校可以与旅游景区携手打造沉浸式舞蹈实景演出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创作,将舞蹈表演与景区独特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和实践舞台;与社区文化中心共同举办舞蹈公益培训与公共演出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拓展实践教学育人空间。
三、重视艺术创作:激发表演创意的灵感源泉
艺术创作着重培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艺术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生活经历、社会现象、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汲取灵感,精心创作舞蹈艺术作品。
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布置“都市风貌”“青春旋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富有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创作主题,指导学生展开舞蹈表演创意动作思考;可以组织主题性创作研讨会,鼓励学生分享近期欣赏到的舞蹈表演作品中的创作亮点,互相汲取表演灵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舞蹈作品展演季、创建校园舞蹈网络展示平台,定期呈现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精彩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也有利于促进舞蹈艺术在校园内的传播与交流,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自信心。教师可以设置激励机制,让更多学生在舞蹈表演展示活动中激发原创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优秀的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参加校外各类舞蹈创作竞赛及艺术节的展示活动,以赛促学,让学生不断进步。
四、强化师资建设:引领专业发展的智慧灯塔
在舞蹈表演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中,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丰富其背景多样性。一方面,学校应当根据教师教龄、实践经验、技能特长等因素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应侧重基础教学技能培训与舞蹈专业知识的系统提升。为此,可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舞蹈教师基本功培训课程、舞蹈教育理论研修班等,督促其提升教学本领。对于骨干教师,学校应注重其教学创新能力与学科前沿研究能力的培养,可安排其参加国际舞蹈教育研讨会、高端舞蹈创作工作坊等,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引领创新潮流,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对于资深教师,学校应鼓励其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快学术成果转化,可组织其参与编写舞蹈专业教材、开展舞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发挥其在教学团队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策略上,学校不仅要聚焦舞蹈表演艺术领域的杰出个体,更要广泛吸纳舞蹈理论研究者、舞蹈编导专家及专注于舞蹈教育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引进体系。例如,学校可引进舞蹈学领域的博士、专家,提升舞蹈理论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水准;邀请业界知名的舞蹈编导人士作为导师,优化舞蹈表演创作风格,保障学生实训作品产出质量;吸纳一批拥有教育技术专业背景的人才,实现舞蹈教育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使其能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创新性舞蹈教学软件,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来辅助舞蹈表演的教学与创作过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多维度、复合型的师资团队,全面提升舞蹈表演专业教育效能。
五、优化资源整合:拓宽教育视野的信息宝库
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可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完善教学资源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便捷获取,从而全面提升舞蹈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在线教育资源的智能聚合,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集成与个性化推荐。例如,舞蹈表演专业可以开设短视频账号,利用图文推送和音视频解说普及舞蹈表演知识,直观讲授舞蹈动作技巧;为学生智能推荐丰富的舞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舞蹈领域的成长与发展。学校还可以创建舞蹈学习论坛、作品评价专区等线上互动平台,促进师生间的资源共享、疑难解答及学习心得交流,以线上资源赋能舞蹈表演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线下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构建校内舞蹈教学资源整合平台。例如,运用信息化系统,智能管理舞蹈排练场地、图书资料室和服装道具室等场地,支持学生借用场地进行加练、有序预约借阅舞蹈类图书等,提升舞蹈表演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强化与校际艺术团体或院校的资源互享与协作,如启动舞蹈表演专业交换生项目;携手专业艺术团开展“院团进课堂”活动,由院团演员及编导亲临校园,向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传授一线舞台实战经验与创作理念,学校也可以为院团提供人才支持,实现双赢。
六、完善评价体系:检验学习成效的公平标尺
作为衡量教学过程及教育成果的手段,教学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表演专业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策略,综合考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多元主体评价结果,全方位展现学生在“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成就及进步程度。
一方面,要科学设定舞蹈表演专业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传统的舞蹈技巧测评,更应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课堂表现评价体系中,提升对于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比重。在实践教学的评价框架内,则新增对舞台表现力、应变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的考核指标。对于艺术创作的评价,就需要从舞蹈表演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度、创意独特性、技术的复杂度及艺术的感染力等多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另一方面,要设置多元评价主体,让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合理。除教师评价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业界导师评价的作用。例如,在舞蹈作品创作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过程与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然后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创作中的团队协作情况与艺术表现亮点和问题,最后让业界导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舞台表现力进行客观评价。舞蹈表演专业教师综合多主体评价结果,给出最终的评价成绩。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邀请家长观看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文艺会演,听取家长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反馈意见;舞蹈表演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已显现出一定效果,但舞蹈表演专业教师仍需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从教学、科研、实践、赛事等多维度打通学生从教室通向舞台的渠道,培育出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备全球视角和创新能力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为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师范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21-16-12)]
标题:舞蹈表演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地址:http://www.0791new.com//jcjj/36853.html